40年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
课程名称: 地质公园学
学院名称: 地球科学学院
授课专业: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授课教师: 李文
一、结合章节
第一章 地质公园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第2节 地质公园在中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国内地质遗迹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历史沿革,熟悉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现状。
(2)了解中国不同类型地质公园的特征、分类和分布规律。
(3)理解地质公园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引领学生聚焦中国地质公园相关问题的热点地区,了解新时期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提升学生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地质公园发展、地质遗迹保护开发等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以四十年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切入点,小中见大,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地质公园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关系,从而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
三、案例意义
习总书记曾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当代大学生,无论何种专业都应该对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100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170多年的近现代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主革命史,500余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史和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史进行充分的学习了解,从而以史为鉴获得智慧、以史为鉴更好前行。目前大学生历史教育多集中在思政课程之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较少。事实上各专业发展都是在国家大历史进程背景下进行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地质公园事业是缩影之一。本课程强调向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以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地质公园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关系,从而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
(1)改革开放前中国传统地质遗迹调查、开发及保护思想;
(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的思潮兴起、代表人物、实践工作等;
(3)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简史、主要成果、公园名单、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规律;
(4)新时期地质公园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以“案例触动+思政教育” 为点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案例讲解加深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及对思政元素的获得与内化。
(2)演示+讲授法: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多种途径图文并茂、声情并有的对课程内容进行演示和讲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获得;
(3)头脑风暴法: 提出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4)道尔顿教学法:布置课后作业并提供参考资料,延展课堂知识,设置探究性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教学理念及创新
(1)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导向,以互动性教学为主导: 教学过程中强 调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通过学、教、做三个步骤,强化学生参与性学习和自我学习,实现自我发展。
(2)融入课程思政,引领核心价值:通过具体化、生动化和感性化的课程思政表达并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观其物,听其事,解其源,感其情,知其意”,提升思政获得感。
(3)多样教学模式,夯实教学实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法、演示法、头脑风暴法、比较分析法、课堂讨论法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
4、具体实施过程
(1)课堂回顾,复习重点知识
复习上一节重点知识,主要包括;地质公园的概念、内涵和意义;世界范围内地质公园的起源、背景和主要进程情况。
(2)抛锚式教学提出问题:
问题1:上节课我们简要领略了世界上一些著名地质公园的美好风光,那么同学们知道在我们国家或者你们的家乡有哪些地质公园,其主要地质遗迹是什么?
学生回答情况:班级大多数学生来自江西本身,对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有一定了解,但对其主要地质遗迹的了解程度不够,对我们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也知之较少。
问题2:如图1所示是我们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情况,同学们可以看出什么样的规律?以及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情况及问题讲解:总体上,我国地质公园的分布情况大致符合我们所熟知的著名的胡焕庸人口线,人口线东南地区地质公园分布相对密集,西北地区地质公园较少;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西北地区地质遗迹不够丰富,而是因为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更为先进,教育水平更好,有物质条件和思想意识进行地质公园建设发展。
(3)问题引入:从地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地质公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呈正比关系,那么在历史时间序列上,二者关系如何?我们国家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图1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
问题和内容讲解:
I.改革开放前中国传统地质遗迹调查、开发及保护思想:
主要讲授内容:简述中国传统科技史上有关地质遗迹调查、开发及保护的重要人物(如宋代沈括、明代徐霞客等)、代表著作(如《山海经》、《禹贡》、《水经注》、《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等)。
思政元素融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地质遗迹的优秀内容思想,引领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II.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的思潮兴起、代表人物、相关法规、实践工作等:
主要讲授内容:1972年,巴黎“第1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拉开了全球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序幕;1989年国际地科联(IUGS)成立了“地质遗产工作组”,开始地质遗产登录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陈安泽、卢云亭、姜建军、赵汀等提出旅游地学、旅游地质等概念;1985年,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87年,地质矿产部颁布《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思政元素融入:i.实行改革开放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大事件,对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包括地质公园在内的各项科学文化事业也在此新的历史时代蓬勃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史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升制度、道路和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爱国热情。ii.引导学生体会学习陈安泽等老一辈地质公园学者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爱国精神。
III.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简史、主要成果、公园名单、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规律;
主要讲授内容:i.如前述内容,中国现代地质公园事业发端于改革开放初期,但以正式建立地质公园和进行相关管理工作主要是在2000年之后进行,恰逢我国人均GDP破万元大关之际,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成果积累,我们国家具备了发展地质科学事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充分说明地质公园事业离不开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足。ii.截至2019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原国土资源部已正式命名国家地质公园219处,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56处,批准建立省级地质公园300余处,获批世界地质公园41处。我国地质公园事业在世界范围由跟跑到并跑,最终实现了当前的领跑,在地质遗迹保护、发展地学旅游、促进地学科普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世界称道。iii. 简要讲述中国地质公园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规律,为后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保护等课程章节打前站基础。
思政元素融入:现代中国地质公园事业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起步的,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是文化科技事业的保证,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并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政治、思想以及情感认同。
图2 中国地质公园(国家和世界)数目年度变化及与人均GDP对比
IV.新时期地质公园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头脑风暴
案例分析: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发展及其对区域扶贫攻坚工作的作用
图3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与地区扶贫攻坚
组织分组讨论并进行头脑风暴:讨论议题为:我国目前哪些地区可以通过发展地质公园事业进行脱贫攻坚以及如何进行?
思政元素融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国家相关地区和人民面临的民生疾苦;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使其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引导学生立大志做大事,树立立志报国、改善民生的理想。
(4)道尔顿教学法:布置课后作业,延展课堂知识,布置探究性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提供参考资料:包括图文资料(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管理,覃建雄著;地质公园概论,李江风著)、网络资料(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协会网站:http://globalgeoparksnetwork.org/;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网站:http://www.geopark.cn/garden)和案例资料(地学博士做地质公园科普年入2000万元、脚爬客公司)
图4 课后作业案例资料
提出探究性学习问题: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公园事业大有可为,作为旅游地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实现科技保国并在为中华民族复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五、案例反思
1、实施效果
通过与学生线上线下访谈等手段获取教学反馈,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提升了对国家大历史进程与地质公园事业发展关系等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时代主题,紧跟学科前沿,促进学习提升。
2、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反映某些专业知识点的讲解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稍显生硬,过渡转换略显突兀。
(2)专业学生基本上为理科出身,历史知识较为缺乏,造成对问题的理解较为困难。
(3)课程思政教学应该融入地质公园学课程的所有章节教学中,因此要解决与前后教学课堂的思政教育衔接问题。
3、改进思路
(1)改善教学组织,多环节、多层次、多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使课程思政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和感性化,让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接受思政教育。
(2)加强对学生的调研了解,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课内外内容(如热播的历史题材影视剧等)以切入讲述历史事件。
(3)加强总体设计,从课程总体的层面设计专业知识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使不同章节的课程思政教学做到一以贯之,前后自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